欢迎访问天津商务职业学院—广告学院!
当前位置: 首页教学科研教学 — 正文
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路径

  推进职业院校“课程思政”,实现全课程育人目标,是一项复杂而深远的系统工程,需要从优化资源配置、创新课程设计、激活内生动力、提升教师素养、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路径。

  一、优化资源配置

  在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,教学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其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。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,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,全面加大资源投入与优化力度。一方面,要发挥主观能动性,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。通过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拨款,利用政策优势获取稳定资金支持;同时,主动寻求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,拓宽资金筹集渠道,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。在此基础上,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基金,用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研发创新、定期更新。另一方面,要加强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。通过构建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,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共享。在资源库建设中,应注重资源的分类与标签化管理,提高资源的可检索性和可利用性;同时,引入智能化检索技术,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和针对性,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。此外,要积极探索与外部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。通过与兄弟院校、行业企业、社会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这种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的方式,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,提升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,还能促进职业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,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迈向新高度。

  二、创新课程设计

 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广阔实践中,面对其展现出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挑战,职业院校必须创新课程设计,以期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创新课程设计,要求教育者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和前瞻性,能够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导向性,确保教学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。创新课程设计需系统优化课程内容的逻辑架构,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,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来构建课程体系。要求教育者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教育元素,实现这些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深度融合。这种融合紧密贴合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发展路径,使得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气、有温度,显著增强了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。此外,通过引入互动式、探究式等教学方法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、能力与价值观的同步提升。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,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更加生动、有趣,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化提供坚实支撑,也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
  三、激活内生动力

  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核心使命在于塑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,这一复杂而深刻的教育过程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灌输,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及深度情感体验。学生不仅是课程思政的受众,更是其创新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。通过深度参与,学生不仅能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,更能深刻领悟课程所蕴含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,进而将其内化为个人的信念体系与行为准则,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。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,第一,要优化课程内容。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、国家大事相结合,及时引入最新的案例、数据和信息。通过讨论热点问题,引导学生关注现实,增强思政课程的时效性和吸引力。第二,要搭建学习平台。构建多元化自主学习平台,整合线上线下资源,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与互动空间,鼓励学生主动探索、自我提升。第三,丰富各类活动。积极组织各类课程思政相关的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,如志愿服务、社会实践调研、学术论坛、主题演讲比赛及辩论赛等,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,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,真正实现知行合一,为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持久活力。第四,加强学习评价。建立健全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评价体系,综合考虑学习态度、课堂参与度、实践成果等多个维度,以正面激励引导学生深度参与。

  四、提升教师素养

  提升教师素养是优化课程思政内容、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。第一,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。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,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行业认知。举办思政教育专题培训,邀请业内专家、学者为教师带来前沿的思政教育理念讲座,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目标。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,为教师搭建起一个经验分享、思想碰撞与课堂观摩的广阔平台。通过系列化培训课程、专题工作坊及深度教学研讨活动,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、明确目标导向,并掌握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。第二,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。通过设立课程思政教学奖励基金,对在教学改革、教材研发、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教师,给予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奖励。这种正向激励机制,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,促使他们不断积累经验、探索新知,进而提升思政教学的整体水平。第三,建立教师成长帮扶机制。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,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领域的成长历程与突出成就,聘请业内专家学者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,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,提升职业成就感。

  五、健全评价机制

  评价机制犹如指南针与风向标,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与严格的质量监控,确保课程思政目标得以有效实现。第一,要构建全面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。在评价过程中,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,更要深入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、价值观念塑造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多个维度。为此,需要采用问卷调查、个别访谈、小组讨论、项目评价、同伴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,广泛收集学生、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,形成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评价网络,从而更全面、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。第二,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。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、案例分享会等形式,对课程思政评价中发现的亮点进行广泛推广,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,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,形成“评价—反馈—改进”的闭环管理,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优化。第三,建立激励机制。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、职称评定、教学奖励等紧密挂钩,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。对于学生而言,可以通过设立优秀案例展示、学习标兵评选等活动,表彰在课程思政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,从而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,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。第四,提升评价效率。要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提高评价的精准度与效率,探索更加个性化、智能化的评价方式。(节选自《职业技术教育》2025年第2期)

  作者:付国华,张浩瑜    自2025年03月17日 高职观察

地址: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23号
邮编:300350 电话:(022)58203937
 
版权所有©  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   津ICP备13002345号    津教备0152        网站管理:广告学院